外事会见
外事会见
刘建超出席第十一届中英政党对话
6月20日,第十一届中英政党对话在伦敦举行。英国外交发展部国务大臣特里维廉,英中协会会长、前首席内阁大臣利丁顿,英政府、议会、保守党、工党、地方、工商界等约40名中外代表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对话并发表主旨讲话。
刘建超表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政党对话已成功举办十届。本届对话是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英关系处于关键时期举行的对话,也是开启下一个十届的首次对话。希望中英政党、政治家通过坦诚、开放、深入的交流,增进对彼此国家发展方略的了解和理解,厘清双边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中英关系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刘建超表示,2022年10月,中国成功召开中共二十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今年3月,中国召开全国两会,完成了国家机构的换届。中国政策将保持高度连续性,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持续性,中国未来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刘建超表示,建设怎样的中英关系,需要中英政党、政治家共同作出回答。中英应坚持相互尊重,做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伙伴;应坚持互利共赢,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应坚持开放包容,做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应坚持协调合作,做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愿同英国主要政党一道,充分发挥政党交往在国家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英加强交流互鉴,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携手促进中英关系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英方代表表示,英中在诸多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双方认为,应该加强对话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妥处分歧,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附:刘建超在第十一届中英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在第十一届中英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
(2023年6月20日,伦敦)
刘建超
尊敬的特里维廉国务大臣,
尊敬的利丁顿会长、戴维信主席,
各位议员,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同事,
早上好!很高兴同英国主要政党、英中协会以及英国商界的同事们齐聚一堂,共同举行第十一届中英政党对话。
英中协会为此次对话顺利举办付出了艰辛努力,多年来为促进中英政党交往发挥了积极作用,我谨代表中共代表团表示感谢!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政党对话已成功举办十届,为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中英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第十届中英政党对话举行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政府首相特蕾莎·梅分别发函致贺,充分肯定中英政党对话的积极作用,支持和鼓励两国政党、政治家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促进中英关系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本届对话是5年来中英首次以面对面形式举行的政党对话,是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英关系处于关键时期举行的对话,也是开启下一个十届的首次对话。我们将对话主题确定为“在变化的世界中加强政党联系,推动中英关系行稳致远”,希望中英政党、政治家通过坦诚、开放、深入的交流,增进对彼此国家发展方略的了解和理解,厘清双边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中英关系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在座许多英方同事近些年不曾到访过中国,可能希望了解中国的近况和发展方向。我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正如你们所知,2022年10月,中国顺利完成了重要国内政治议程,成功召开中共二十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今年3月,中国召开全国两会,完成了国家机构的换届。展望未来,中国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是确定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政策将保持高度连续性。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百姓在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方面实际关切,做好政策谋划,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英在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发展方向上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中方愿同英方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各自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持续性。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和英国等世界其他国家经济都面临不少困难。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强劲。从今年前5个月数据看,无论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都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国政府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中国经济发展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也将为中英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方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方欢迎英方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我们愿同英方共同支持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双边务实合作成果引领和助推全球经济加快发展。
中国未来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各国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问题,旨在推动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倡议关注和平问题,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安全。全球文明倡议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出发,主张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我们提出的各项全球性倡议都对英方开放,欢迎英方支持并积极参与。
女士们、先生们、同事们!
英国作为引领工业革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作为迅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设怎样的中英关系?是相互尊重还是猜疑指责?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开放包容还是封闭排他?协商合作还是冲突对抗?这需要中英政党政治家共同作出回答。在此,我愿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英应坚持相互尊重,做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伙伴。中国古人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不仅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也是国与国共存之道。1954年前首相艾德礼率工党代表团访华时,时任工党外交大臣莫里森曾表示,“工党代表团回英后不会比出发前更加信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主义者也不会因为工党代表团访华而转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显示他作为一个睿智政治家,对于中英坚持各自政治理念、发展道路有清醒的认识。他的话对如今中英两国的交往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不久,克莱弗利外交大臣在他的外交政策演讲中说,发展开放、建设性和稳定中英关系。同时,也有一些英国政要只强调中英之间的差异,将中国称为挑战甚至威胁。我们不回避差异、不否认分歧,但不应用差异和分歧来定义两国关系。中国共产党最关心的是改善本国人民福祉,最重视的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最期待的是世界和平稳定,我们无意挑战或威胁任何国家。在座英方代表来自英国各主要政党,都是英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我们希望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平等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通过建设性沟通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英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中英应坚持互利共赢,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也强调“合则利、斗则伤”。英国曾从国家利益出发,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西方大国中率先与新中国开展贸易往来、加入亚投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英务实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切实造福两国民众。中英贸易额从1972年的2.4亿英镑增长到去年1100多亿英镑,疫情期间也保持逆势增长,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互利性。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中国是英第三大贸易伙伴、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两国利益交融日益紧密。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英国正推进“升级”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英经济结构互补、各有所长,两国在数字金融、绿色经济、创新产业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坚持互利合作,关系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同英国保守党、工党等主要政党都肩负着为人民谋福祉的重任,我们愿同英方一道,充分发挥政党交往独特作用,推动中英各领域、各层级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这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期待和利益。
第三,中英应坚持开放包容,做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才能进步,包容才能交融,合作才能共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英国引领近现代世界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英理应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做东西文明沟通的桥梁。近现代100多年来,中英文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英文是中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莎士比亚在中国家喻户晓,《唐顿庄园》《神探夏洛克》等英剧热播;中国文化精品频繁亮相英国,大英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特展《隐藏的世纪》,吸引了大批英国民众,充分体现了中英对彼此文明的热情。我们愿同英方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引领东西方文明加强交流互鉴,携手促进人类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第四,中英应坚持协调合作,做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推动者。“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法国大革命时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全球发展鸿沟拉大,地区冲突频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都支持自由贸易、多边主义,为推动形成包容的全球治理、建设有效的多边机制、拓展积极的区域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英面临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理应展现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愿同英主要政党一道,通过政党间协商促进国家间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共建更美好的世界发挥政党应有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同事们!
政党是国家内外政策的源头,是民意的代表者、舆论的引导者,也是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者。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都认为中英是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共产党愿同英国保守党、工党一道,充分发挥政党交往在国家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英加强交流互鉴,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携手促进中英关系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预祝本次对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