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讨互动
西班牙学者贝拉•里奥斯•卡里略提问:
      (各位中国学者和中国媒体都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指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意义、特点和目标。但是,较少提及将要遇到的困难。在您看来,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规划的成功与否,主要是依靠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还是需要二者兼备?如果不能实现目标,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中方专家组解答: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原有发展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更加重视内外平衡,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

  中国经济以往的高增长得以持续,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依托高投资。近些年,随着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发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化。2015 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由过去20%以上降到两位数以下,贸易顺差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相应下降。中国经济已经转变为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带动的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对稳需求、稳增长,在需求方面培养发展新动力,意义重大。

  消费在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更为凸显。以往较长一个时期,中国消费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只是由于投资的增长速度更高,于是形成了消费比重偏低的现象。随着整体经济速度放缓,特别是投资的明显减速,消费增速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消费相对较高的增速,对稳需求尤为重要。在稳定传统基本需求的同时,要重点关注新的消费增长点。例如,在过去一些年,汽车、移动通讯设备等产品消费,占到居民消费增量的较大比重。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消费质量,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在产品消费逐步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增长的重点将转向服务消费,包括旅游、养老、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应当保持和加强这些领域已经出现的增长加快势头,带动居民消费结构上一个大的台阶。

  投资在增长中的作用仍很关键。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投资减速最为明显,但这并不意味投资不再重要。在稳定并适应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变化态势的同时,投资重点要相应转向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多方面投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设备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信息消费投资和服务消费投资等。同时改进投资效率,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产出比,使投资更好地成为提升效率、创新驱动的载体。

  出口对增长的支撑作用也不可低估。近几年中国出口增速减缓,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乏力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所致。这一变化符合国际经验和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减轻贸易顺差比重过高带来的压力。然而中国也必须加快出口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要与资本的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有效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一方面,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的结合度,使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推动;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引进外资、增加进口,更好利用境外的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人才等,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中国一批行业和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