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专题首页>新闻

[南方都市报]中联部对外解读“十九大精神”: 已经开始的“新时代”

市政协开展编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


2017-11-02 信息来源:

  “我们大使聚在一起总会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新时代’该怎么理解,是已经开始了还是即将开始,它的起点是什么时候?”

  “我来回答你,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阿尔巴尼亚大使与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一段简短直接的问答引来会议现场一片会意的笑声。

  11月1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下简称“中联部”)举行专题吹风会,包括90多名驻华大使或临时代办在内的150多个国家的260余名高级外交官以及国际组织、外国商会,跨国企业驻京机构的140余名代表参会。

  经济建设在未来仍然会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近年来,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召开或重大举措出台,中联部均会举行专题吹风会,及时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念和政策。此次专题吹风会便是面向外国驻华高级外交官、跨国商会和企业代表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在“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据媒体统计,“十九大”报告中一共出现了35次“新时代”一词。报告中还特别提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嗅觉敏锐的外国驻华使节也注意到了这一新概念的核心意义。在中联部今日的专题吹风会上,有多个驻华使节都针对“新时代”提问。在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针对“新时代”是否已经到来的提问后,突尼斯驻华大使提问时继续追问,“新时代”理论提出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乌兹别克驻华大使则更为关心“新时代到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划是什么,还是否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表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郭业洲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表述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转变,也反映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 郭业洲介绍,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曾提出到1990年要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我们提出要基本实现小康;第三个阶段是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个阶段,到2035年要实现基本现代化;最后,到2050年实现全面现代化。

  郭业洲表示,在前三个阶段,我们通常会使用数字来衡量发展的变化,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理念的变化,我们不再用量化概念,不再说翻几番。而更多用质量来要求。“比如说我们要在2050年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 郭业洲表示,经济建设在未来仍然会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但我们的新时代会更加注重全面均衡的发展。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 

  作为外交人员,各国大使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无疑是新时代中国的国际观与对外政策。

  郭业洲在解读“十九大”精神时表示,中国希望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同时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性能够充分发挥,我们也希望能为人类政治文明进程做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针对这一表态,中英贸易协会代表在会议上提问,中国有哪些发展的经验可以与世界共享?郭业洲对此回答,中国的发展应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现代化的新选择,给一些国家提供新的参考。但是同时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国家都应该积极自主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应该相互借鉴经验、加强合作。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

  郭业洲指出,中国能够提供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信”,就是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贫穷是暂时的,落后不是命中注定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参考”。我们希望能够分享和介绍我们的经验,而不是把我们的经验强加在他们身上。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在提问中表示,“十九大”后中国与非洲的外交关系走向是非洲最关心的问题。

  郭业洲表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郭业洲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仍将在今后中国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都记者娜迪娅)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