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关注:提问:
1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吹风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介绍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记者会上,很多大家普遍关心的,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共性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1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吹风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介绍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记者会上,很多大家普遍关心的,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共性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中方专家组解答:
“十三五”规划公布后,经济增速6.5%成为了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数字。6.5%的增长是多还是少,咱们能不能顺利或超额完成这个任务?
其实,细看“十三五”规划你就会发现,“6.5%”这一数字并未出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6.5%只是一个测算依据,是为了达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计算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的说明中是这样表示的:6.5%是实现翻番要求的增长底线。
按照我国制定发展规划的程式,需要中央提出建议,国务院提出规划纲要并报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所以,“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到明年3月全国两会上才能确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成就时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城镇目前约有7.5亿常住人口,但这其中还有2.5亿左右并没有在城镇落户。
这2.5亿人虽工作在城镇、生活在城镇,但却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这种城镇化的模式,是只能到城市打工、经商、就业,但是不能在城镇落户,这将在全局上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杨伟民以“招工难”举例解释,为什么难呢?原因之一就是相当多的农民工干到40岁左右就离开城市回到原籍,因为他不能在城市定居。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农民工一生的劳动年龄时间比在城市的就业人口少了接近20年,这样算我们国家一年要浪费多少劳动力资源?
杨伟民表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农民工市民化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水平,在全局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而要想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转变目前农民工只就业不落户的状况,让他们真正和城市居民融入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