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利教师罗莎•卡罗卡提问:
一方面十三五规划鼓励内部消费,就像"小权儿飞呀飞"文中提到的,在5年后的幸福中国中,人们更愿意购买国内品牌,而不是外国品牌。另一方面,文中提到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一体化合作。那么,一方面鼓励消费本国品牌,另一方面与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金砖国家之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签署商品和服务自贸协定,降低关税和税收水平。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本国品牌和外国品牌之间是否矛盾?也就是说,既然中国政府鼓励消费本国品牌,外国品牌如何到中国参与竞争?如何实现两方面的目标?谢谢。
一方面十三五规划鼓励内部消费,就像"小权儿飞呀飞"文中提到的,在5年后的幸福中国中,人们更愿意购买国内品牌,而不是外国品牌。另一方面,文中提到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一体化合作。那么,一方面鼓励消费本国品牌,另一方面与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金砖国家之间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签署商品和服务自贸协定,降低关税和税收水平。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本国品牌和外国品牌之间是否矛盾?也就是说,既然中国政府鼓励消费本国品牌,外国品牌如何到中国参与竞争?如何实现两方面的目标?谢谢。
中方专家组解答: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将更加重视创新和刺激国内需求。有效管理供给面,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促进产业升级,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任务,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正积极推动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积极推动RECP谈判、加强与相关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加快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这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的谈判,将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为各国商品在国家间的流通提供便利,最终将增加各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及相关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品牌和国外品牌的互补性远大于相互之间的竞争性。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较易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如果每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参加国际贸易,那么每个国家都会在贸易过程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成长和升级,并在其中提高自己的产品品牌声誉。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国内对国外产品,尤其是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将增长。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中国品牌会不断被国外消费者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