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坛聚焦

与中国青年精英同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


2015-10-30 信息来源:

  29日的天气格外给力:蓝天映衬着大家灿烂的笑脸,秋风吹拂着大家飘逸的秀发。带着满满的期待和真心的问候,来自中东欧16国的小伙伴们,兵分三路,深入到他们的中国小伙伴身边,去看看,去听听,去问问,去聊聊,小伙伴们平日生活工作的样子。

  看,中国青年开启未来。

  “Maker”——“创客”一词来自欧美,却在中国北京海淀区一条仅有220米长的步行街上得到了最生动、最鲜活的展现。

  29日下午,来自中东欧16国的青年代表们满怀期待,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关村创业大街,重走李克强总理的“创业之路”,与传说中的中国“创客”们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青年精英们先后来到了3W咖啡、联想之星、JD+智能奶茶馆等“创客”家园,不仅聆听了创业大街的发展历程和运作流程,更亲身领略了传说中的“创客”精神——“玩”是一种状态,“玩”是一种实践,“玩”更是一种分享。

  来自中东欧国家的青年精英们纷纷表示,与中国青年创业者们近距离接触,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些同龄人身上的青春活力,也促使他们产生要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创客”的想法。

  来自斯洛伐克网络党的卡特琳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中东欧与中国青年,可以发扬分享共赢的“创客”精神,不断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建言献策,让更多“金点子”、“好主意”变为现实!

  听,中国声音传遍世界

  Udvozoljuk! Dobrodosao! Bun venit! Mile widziany! I mirepritur! 你好!

  一串串熟悉的问候,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来自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十余位中东欧青年精英,一踏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大门,就被久违(其实才2天)的母语包围了:回家的感觉真好!。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高翻出身的马博辉副总编介绍起这个成立于1941年、65种语言全天候对外传播的家来,透着速度与激情!“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传播理念更让小伙伴们频频点赞。

  记述74年发展历程的展厅不时传来几声欢呼。保加利亚公民党国际书记索非亚指着一件惊美的纪念品叫起来:“这是我们总统送的!”。

  最让大家兴奋不已的是走入直播间,过把播音瘾。阿尔巴尼亚争取一体化社会党书记乔恩到底是发言人出身,坐到话筒前就蹦出一串流利的阿语:“真是难以置信,小小阿国竟有13人为她传播服务!就算新媒体再发达,也夺不走忠实的听众!”。 塞尔维亚副议长不愧资深青年政客,不忘此行初衷。他颇为感触地说:“'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人与人交流,媒体合作大有可为!”

  身,还在中国;声,已回了家!

  品,民生温暖人心

  青瓦灰墙,朱漆小门。在首都城市的中心,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在5.8km2辖区内,流淌着170多条小胡同,掩映着三千多个深深庭院和12万老北京人的欢声笑语。

  这,就是什刹海街道社区。

  北风呼啸,落叶纷飞。近20名来自中东欧国家的青年精英们踏着皇城根下泛黄的银杏叶,走进了什刹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这里的男女老少们一同度过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午后。青年精英们先后参观了社区学堂、图书馆、健身房等硬件设施,实地观摩了社区舞蹈队阿姨们现场练操。不仅如此,他们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社区居民们亲手编织的中国结作为礼物。青年精英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了社区服务项目、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切身体会到了社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罗马尼亚全国进步联盟大学生组织主席多布雷“现身说法”,她表示,中国社区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已经被成功复制到罗马尼亚本国居民的生活中去。一位罗马尼亚市长,在12年前曾到访中国,学到了许多中国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回国后,他在自己的城市里积极推广,赢得了广泛赞誉。他连续12年担任市长,很大程度归功于此。

  暖心,贴心,安心,放心。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接触过程中,社区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基层群众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已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中东欧青年朋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交流,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和保障。“与中国青年精英同行”活动,为广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青年人们创造了一个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机会。让双方青年人得以切实走进彼此最生动、最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去,释疑解惑,增进友谊,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为“一带一路”的稳定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