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专家组解答:中国与拉美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相近,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在“十三五”期间双边投资贸易领域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合作快速发展,拉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2014年我国企业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128.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5%。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989亿美元,累计在拉美工程承包实际完成营业额67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合作领域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行业。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则主要分布在交通、住房建设、能源、通信等行业。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并购项目在逐年增多。比如,2014年,五矿资源、国新国际和中信金属联营体并购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实际交易金额达 到58.5亿美元;中石油并购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秘鲁公司,实际交易金额达到26.4亿美元等。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合作领域比较广泛。
中方专家组解答:根据国际投资理论,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会给东道国带来发展所需资金,还带来了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并通过外溢效应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助于提升包括拉美在内的东道国技术水平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迅速发展的同时,给投资东道国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效果:第一,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培养大批当地人才,促进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投资不仅带去了资金、技术,还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据统计,2014年中国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191.5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83.3万人。
中方专家组解答: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原有发展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更加重视内外平衡,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中国经济以往的高增长得以持续,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依托高投资。近些年,随着增长速度放缓,需求结构发生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化。2015 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出口增速由过去20%以上降到两位数以下,贸易顺差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相应下降。中国经济已经转变为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带动的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对稳需求、稳增长,在需求方面培养发展新动力,意义重大。
中方专家组解答: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多的分量,也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履行海外责任已经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任务。最新公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从15.2增长到2015年的34.4。中国政府向来重视规范企业的海外经营行为和企业海外经营对当地带来的社会效益。中国商务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坚持完善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管理规范,要求跨国经营的企业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重点是遵守当地的工会、劳工、税收和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总结海外投资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2013年商务部出台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在评估企业海外投资和“走出去”成效时,将综合考虑企业在海外环境保护的绩效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